华为向欧洲分销商供应500MW光伏逆变器
如何看待增速下行引起的经济悲观论? 中国经过36年的高速增长以后,有没有可能继续保持?新常态提出中高速的增长是7%左右。
不仅如此,欧美再工业化还会倒逼我国加快工业创新与升级进程。欧美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工业发展最大的挑战是:它们会不会在新工业革命过程中,凭借技术优势对我国形成新一轮工业封锁,从而压制我国经济增长势头?应该说,无论欧美国家的主观意愿如何,这种局面都很难出现。
因为欧美国家在去工业化过程中的每一笔交易从市场角度看都是划算的,但最后却使国民经济陷入困境。2010年,奥巴马政府提出《制造业促进法案》,要通过全面改革将美国打造为企业总部基地、创新基地和制造企业的首选之地。这是因为,现在这场以欧美国家再工业化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之新,主要在于它是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背景下进行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自搞一套。上世纪80年代后,欧美国家在内需饱和、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为获取更高利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满足国内环保诉求,纷纷淘汰或转移传统工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先后启动再工业化进程,希望在新的高度上夺回工业发展的主导权。
可见,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不能过度去工业化,否则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启示一:工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视。就是说从2002年开始,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的运行情况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所谓无就业增长的经济复苏。
从那以后,国外的媒体和理论界经常使用这个概念,认为在新常态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特征可以概括为低增长、高失业以及投资的低回报。在中国创新是个很广义的概念,包括引进。如果像新常态的愿景那样,经济增长速度下到中高速,但是质量提高,可持续性增强,环境保护加强,那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沿着这条路走中国才能变成一个发达经济体。第四次:上升期发生在1945-1973年。
他说到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面对一些情况,急需有战略应对,三个方面比较重要。
虽然中国也一样,但是美联储主席还说,面临这种态势就看哪个国家政治领袖能看到这样一种状况,并且引导大家走出,这样的领导阶层你们有,我们没有由于现在没有了黄金约束,使得全球范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十分明显。大家要多见面,多交流,增进理解,相互尊重。对于吸纳人民币提高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大家也是公认的。
世界上的主要国家要勇于担当大国责任,克服偏见,积极促成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与协调,共同完成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这样的大事、难事。人民币在沿线国家有很好的使用机会,大宗商品贸易、基础设施融资、产业园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以及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制——这些都可以成为突破口,使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之路继续保持又快又稳。欧洲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争抢人民币离岸业务,是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充分认可,反映出欧洲国家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所以,人民币未来将跻身主要国际货币行列,这样的判断是有依据的。
他建议,世界上的主要国家要勇于担当责任,克服偏见,共同完成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美国实体经济总量目前占全球的份额大约是五分之一,贸易份额下滑到十分之一左右,而美元在各国官方储备资产中拥有大约三分之二的份额,是当之无愧的超级货币。
当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由低而高,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国际货币格局正在变迁的最好证据。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光明前景,市场是认同的。
换句话说,没有当年的锐意改革,可能就没有今天的SDR了。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建成命运共同体,那么很有可能就在这里形成一个人民币货币区。不论2015年是否加入SDR,都不会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不会动摇中国按自己的方式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决心。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源动力,今后还将继续对内深化改革,并以更高标准对外开放。虽然起步晚了点,但是在国际化这条路上,人民币的步子大、走得快。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在会上表示,由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广大新兴市场国家深感忧虑,国际货币体系到了亟须改革的重要关口。
为什么有阻力?主要是因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还不够充分。比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中国的热钱管理这些不同于西方的做法往往就是会怀疑,进而直接反对。
所以,呼吁改革的声音是不是被听到了?能不能得到国际组织的重视?最终可不可以落到实处?所有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观察。我们会做好自己的功课。
可见,国际货币体系又到了亟须改革的重要关口。由于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更加优化,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增长很快。
因为以贸易逆差来支撑美元的超级地位,只会导致美国国内流动性泛滥、美元资产泡沫、美国次贷危机扩大成为全球危机、美国货币政策溢出冲击全球经济这样一些现实问题。就像拉加德总裁所说的,人民币加入SDR只是时间问题。不过,这一轮改革的呼声并不是来自十国集团,而是来自于广大新兴市场国家。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与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人民币、SDR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2010年初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只有0.02%,到2014年底已经达到2.35%,速度之快令人印象深刻。为了抵御危机,这些国家逐渐积累了更多的外汇储备,但是又受到美元陷阱的困扰,不得不为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买单。
这些变化,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发现,现在的美国仍然是通过贸易逆差来提供全球流动性供给,这与半个世纪前几乎一样。
为了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巩固世界经济增长的成果,必须进行深刻的、系统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国做好了拥抱世界的准备,SDR做好了拥抱人民币的准备了吗?对此,我们将拭目以待。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表达了我们提供全球公共物品的良好意愿和历史担当。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期,特里芬难题已经非常突出,双挂钩的汇率平价体系难以持续。从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开始,到现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只有六年时间,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希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勇敢面对挑战,拿出当年创设SDR那样的魄力与胆识,积极完善货币篮子,引领新一轮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最近,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进入 陈雨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人民币 国际货币体系 。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速度较快,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命运共同体并且形成一个人民币货币区的可能性。人民币未来将跻身主要国际货币行列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特别是对不同的声音,更要认真倾听,求同存异,多找合作的可能性,少做对抗式的纠缠。这是中国倡导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目的是要将这条世界上最长经济走廊的增长潜力充分挖掘出来。